石油化学工业_投资促进

发布时间:2024-09-19     作者: 管道浮体

  高端聚烯烃属于聚烯烃材料的特殊品种,高端聚烯烃以原油、煤、轻烃等为起始原料,经过蒸汽裂解、MTO/MTP、PDH等加工工艺,获得乙烯、丙烯、丁烯、己烯、辛烯等,再通过聚合反应生产出的相关这类的产品。高端聚烯烃最重要的包含茂金属聚乙烯(mPE)、茂金属聚丙烯(mPP)、聚烯烃弹性体(POE)、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聚丁烯-1(PB-1)、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UHMWPE)等。高端聚烯烃具有重量轻、密度小、阻燃性好、耐化学性强等特点。高端聚烯烃产品由于其优良的特性及广泛的应用,成为了现代工业生产里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高端聚烯烃产品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日用品等包装领域;地下管道、屋顶防水、隔热保温等建筑材料领域;定制衣柜、橱柜、屏风窗帘等家具和装饰品等家居领域;汽车的前后车杠、内饰、蒸发器等部件、飞机货舱、飞机挡板、航天器外壳等汽车航天领域。

  本项目建成后,生产的高端聚烯烃产品最重要的包含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聚烯烃弹性体(POE)、茂金属聚烯烃等高端材料。

  2022年,全球聚烯烃行业继续稳定增长。根据中国化工专业网站隆众资讯数据,2022年全球聚乙烯新增产能约927万吨,实际产能约14955万吨,比上年增长6.6%;截止2022年,全球聚丙烯产能达10733万吨,比上年增长4.40%。

  从目前全球市场的生产布局来看,高端聚烯烃的生产大多分布在在西欧、东北亚以及北美地区,相关领先企业包括北欧化工(Borealis AG)、埃克森美孚、陶氏化学、利安德巴塞尔、道达尔、三井化学以及住友化学等。分产品来看,茂金属聚乙烯产品由埃克森美孚和陶氏化学占据市场主导,茂金属聚丙烯产品由埃克森美孚、利安德巴塞尔、道达尔、三井化学拥有主要产能。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聚烯烃消费国。近年来,我国聚烯烃总产能迅速增加,国内聚烯烃行业上涨的速度超过全球中等水准。根据百川盈孚统计,2022年我国聚烯烃消费量超过6900万吨,2017-2022年聚烯烃表观消费量逐年增加,从5078.14万吨增加至6919.70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6.38%。未来随着国内需求复苏,以及产业升级的有序推进,聚烯烃总消费量有望持续增长,假设按照4.75%的年均复合增速进行测算,预计2025年国内聚烯烃消费量有望超过7700万吨。

  我国聚烯烃产业存在结构化的供需不匹配局面,中低端商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供给将在未来3年迅速增加;高端化、差异化产品,例如茂金属聚乙烯、茂金属聚丙烯、高碳α烯烃共聚聚乙烯等聚烯烃高端牌号,以及EVA树脂、EVOH 树脂、聚丁烯-1等特种聚烯烃在我国的消费量高达1138万吨,自给率却只有38%。高端聚烯烃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途已引起各企业格外的重视,万华化学、中国石化等企业正在积极布局,加速推进我国聚烯烃产品高端化、差异化和进口替代进程。

  受聚合工艺国产化率低、茂金属催化剂技术壁垒高、国内技术研发起步较晚等因素制约,我国高端聚烯烃的国产化仍处于起步阶段,生产技术尚不成熟,产品自给率低,进口依赖度高。截止2022年底,国内除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之外,其他高端聚烯烃基本仍未实现国产化。但随着高端聚烯烃应用需求的不断攀升,行业发展前途好,决定了中国聚烯烃产业不断向高端化、差异化等方向发展。由于我国高端聚烯烃产业的上升空间较大,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烟台万华等企业已在茂金属聚烯烃产业化的技术积累及硬件和软件条件方面开始布局,正在加速推进我国聚烯烃产业的高端化进程。

  “十四五”期间,中国聚烯烃产业升级注重高端化、差异化、多元化产品开发的技术创新。加大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双峰聚烯烃、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高端聚烯烃产品的开发和市场推广力度,提高聚丙烯管材专用料、电容膜专用料、聚乙烯汽车油箱专用料、燃气管道专用料、汽车保险杠专用料等高端料、专用料的生产比例,从而提升我国聚烯烃产业的竞争力。因此,高端聚烯烃产品将是行业未来发展重点方向之一。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是一种线型结构的具备优秀能力综合性能的热塑性工程塑料。UHMWPE分子量高,具备优秀能力的抗冲击性和较高的拉伸强度、自润滑性、耐磨损性、耐化学腐蚀性、耐低温性、耐应力开裂以及抗粘附能力等性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还具有无毒、密度低、优良的电气绝缘性,比高密度聚乙烯(HDPE)具有更优良的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代替碳钢、不锈钢、青铜等材料。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属于高技术密集型产品,生产复杂,尤其是在保持产品一致性方面,对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要求高,且相关辅料、添加剂和油剂的配套开发也十分重要。尽管近年来中国一直在工艺技术、生产装备等方面做投入,但行业整体仍处于成长期,行业内技术人员相对匮乏,有着较高的技术壁垒。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下游应用产品品种类型繁多,遍及军用、民用领域,包括军事装备、航空航天、海洋渔业、安全防护、生物医疗、通讯、建筑等各行各业。国家计委科技部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材列为当前优先发展的高科技产业重点领域项目。

  国内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研究起步较晚,整体仍呈现中低端产能富余、高端产能紧缺的状态。据统计,截至2022年,我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产能约为13.8万吨,我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产业高质量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有效供给不足,特别是高端商品市场供不应求,仍需进口以满足需求。

  近年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产业支持政策,推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行业健康发展,持续引导并逐步提升与突破高性能纤维重点品种的关键生产和应用技术,促进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开发,提升产业化的应用水平,进一步拓展高性能纤维的应用领域。

  POE即聚烯烃弹性体是一种弹性复合材料,由乙烯和辛烯聚合而成,具有塑料和橡胶的双重优势,拥有高弹性、高强度、高伸长率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良好的低温性能,是新一代胶膜材料。目前,POE核心技术被国外企业垄断,我国还没有规模化POE生产企业,全球POE产能大多分布在在美国陶氏化学、美国埃克森美孚、SK和三井化学等少数企业。目前全球POE产能约108万吨,其中陶氏化学产能占比约42%,是全球最大的POE生产商;埃克森美孚和SK产能均为19万吨,占比均为19%;三井化学拥有17万吨POE产能,产能占比约为16%。

  早期POE主要使用在于汽车领域,行业市场规模整体稳定。随着POE材料研发的持续深入,POE开始作为光伏胶膜材料被大范围的应用在光伏领域。2021-2022年,我国POE行业市场规模及需求量大幅度的提高。2022年,我国POE需求量提升至69.2万吨,同比增长8.09%;行业市场规模约为42.82亿元,较2017年增长51.95%,市场需求量持续增加。

  由于POE生产技术壁垒极高,核心技术一直掌握在国外企业手里,国内尚未实现工业化生产,我国长期以来只能依靠进口来满足市场需求。受下游市场需求拉动,2018-2022年,POE进口数量和进口金额持续增加。受益于N型电池技术发展,POE需求量进一步增加,由于国内尚未实现工业化生产,我国只能从国外陶氏化学、三井化学、LG化学公司进口。2022年,我国进口POE 69.2万吨,较2021年增加了5.2万吨,同比增长8.09%;同时随着国内技术创新加速,我国进口的POE材料品质也逐步提升,2022年,我国POE平均进口单价提升至20.61美元/千克,同比增长45.52%。

  目前,我国尚未实现POE的工业化生产,POE生产的基本工艺和催化剂仍处于研发探索阶段。由于国外POE生产企业对催化剂进行了严密的专利技术保护,并限制了POE生产所需原料高碳α-烯烃的生产技术,因此POE的研发仍然具有较大难度,目前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万华化学、山东京博、斯尔邦等企业已取得积极进展。

  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国内多家企业加速布局POE领域,持续推进产品研发生产。目前,我国具备POE研发生产能力的企业包括万华化学、卫星石化、天津石化、东方盛宏、茂名石化等少数企业。截至2022年底,我国POE规划产能已超过200万吨。从规划产能来看,万华化学、鼎际得和浙江石化POE规划产能均为40万吨/年,东方盛宏、卫星化学、天津石化、惠生新材料和诚志股份POE规划产能均在10万吨及以上。

  未来,随着研发企业项目逐步投产,我国POE自给能力将持续提升,产品国产化前景广阔。

  茂金属聚烯烃是以茂金属配位化合物为催化剂生产的新型高端聚烯烃产品。因为茂金属催化剂具备单一的活性中心,所得聚合物立构规整,分子量分布较窄,可以准确地控制聚合物性能,使其满足更多用途要求。根据《茂金属催化剂体系及其丙烯聚合性能调控》,能够生产出茂金属聚丙烯的茂金属催化剂有上千种,但每种催化剂产出聚丙烯的结构各不相同;同一种催化剂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生成聚丙烯的结构也不尽相同。

  由于茂金属聚乙烯具备良好刚性、透明性、热封强度、耐应力开裂性,所以大范围的应用于包装薄膜、管材、注塑、滚塑等领域,其中包装薄膜领域是最大的消费领域。

  目前,我国茂金属聚烯烃行业对外依赖程度较高,尤其是茂金属聚乙烯(mPE)和茂金属聚丙烯(mPP)严重依赖进口。2022年我国茂金属聚乙烯(mPE)消费量约为208万吨,而国产企业自产的仅占11%,185万吨需求缺口主要靠进口补充;茂金属聚丙烯(mPP)在国内尚未实现大规模工业化,仅有燕山石化在少量进行mPP生产,同时伴随着消费量持续上升,供需缺口慢慢的变大,对外依赖程度也将随着上升。

  随着国内企业茂金属聚烯烃技术持续进步,可生产的种类也慢慢变得丰富,其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市场占有率也随之扩大,国产化率将不断的提高。目前,我国茂金属聚烯烃行业在技术开发和生产方面已打下很好基础,初步建立起从科研到生产、加工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条,国产化步伐加快。根据有关的资料显示,2024年我国茂金属聚乙烯(mPE)行业国产化率将达30%。

  聚烯烃生产根据其聚合生产的基本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气相法工艺、淤浆法工艺、溶液法工艺和高压聚烯烃工艺。根据反应设备的不同,又可大致分为管式法、釜式法、流化床法等。根据工艺参数及产品性能的不同,催化剂能选用 Ziegler-Natta、Phillips铬金属、茂金属等多个体系。其中由 Phillips 铬金属催化的淤浆法工艺由于具备在低压低温下生产,且聚合物不溶于稀释溶剂等优点,成为生产高密度聚乙烯(HDPE)的典型工艺。

  项目计划在研发技术达到规模化生产之前,采用合作方式进口整套装备进行产品生产,国产技术成熟应用后,全部采用国产化。

  我国《“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中强调石化化工行业要推动茂金属等高端聚烯烃产品的研发。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在《化工新材料产业“十四五”发展指南》也提出要重点提升高端聚烯烃塑料国产化能力,目标是2025年自给率力争提升到近70%,国内高端聚烯烃产业或将迎来高速发展。

  2021年5月,《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四五”发展指南》提到应发展重点领域,包括茂金属催化剂绿色生产技术的高端聚烯烃领域等,力争2025年自给率达到75%。

  2022年7月,发改委和商务部联合发布的《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提到,鼓励外商投资开发、生产高碳α烯烃共聚茂金属聚乙烯、COC/COP 环烯烃聚合物等高端聚烯烃。

  2023年3月,国家发改委同意设立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着力提升产业承接能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开放合作,有力有效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在承接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将示范区建设成为东北地区特色制造基地、绿色低碳转型先行区、区域合作发展新高地和全国重要的农特产品加工基地。示范区范围有四平、辽源、通化三市。本项目为示范区七大承接产业中的石油化学工业产业项目。

  吉林省将成立省级层面支持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的推进机构,协调相关省直部门加强对示范区的指导服务,建立完整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围绕营造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和市场环境,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完善涉企收费清单制度,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客户服务机制。

  通化市化工产业园区依托长白山药物、山珍等资源优势,依托冶金、医药、机械加工制造等产业优势,向上游发展化学原料药、医药中间体,重点发展医药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产业。通化市化工产业园是吉林省首批5个通过复核认定的化工园区之一,通过了省应急厅C级风险评估,园区近期规划面积7.07平方公里,远景规划面积13.4平方公里,土地资源供给能力强,具备承接大型化工项目、好项目的优势,基础设施完善。

  项目生产需要原材料在通化市化工产业园园区周边供应充足,乙烯、丙烯主要来自于吉林石化公司和抚顺石化公司,原料的最大运输半径均在300公里之内,技术成熟可靠。

  通化市公路、铁路交通四通八达,形成了以集锡线国道)、鹤大线国道)、黑大线国道)、营扶线为主的连接东北三省和进关出海的公路网络,通化至梅河口一级公路已通车。沈吉线、梅集线、鸭大线铁路纵横交错,有直达北京、青岛、沈阳、长春、大连、白河等地的旅客列车。

  目前通化市有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3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3所,县级职教中心全部通过省重点校验收进入全省百强校行列,是全省首个县级职教中心全部进入省级重点校行列的地区。近年来,通过科学布局,不断推进职业教育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探索多元办学新路径,逐渐完备现代职业教育网络体系建设,通化市现有吉林省服务县域振兴示范性职教中心1所,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中职学校3所,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中职学校特色专业(群)3个。区域办学优势开始显现,职业教育的地方特色开始形成,服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能力逐步提高。

  通化市政府已与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通化师范学院等省内高校科研单位签订科技战略合作协议,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通化市在人才培育等方面持续给予企业助力,大力实施“万名学子兴企计划”“千名学子归巢计划”,持续为企业招引高校毕业生。

  项目年产5万吨高端聚烯烃,其中:年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2万吨,年产聚烯烃弹性体(POE)2万吨、年产茂金属聚烯烃1万吨。

  项目总占地面积150亩,总建筑面积12万㎡。项目主要建设主厂房、生产车间、仓储库、实验室、污水处理站、配套设施等,并购置安装生产设备。

  项目总投资为6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50000万元,流动资金10000万元。

  项目达产后,年出售的收益75000万元,利润11500万元,投资回收期7.2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19.2%。

  项目建成投产后,将陆续新增大量劳动力,同时通过产业链上下游集聚,也将增加产业链关联企业的用工需求,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增加大量的就业岗位,为潜在的就业人群提供了就业的机会。

  吉林通化国际内陆港务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力重点项目建设,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快速推进“一港两园四基地”建设,实施了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6个,其中列入年度计划的9项,总投资42.35亿元,同比增长42%。通化陆港物流园获批为省级服务业集聚区。依托物流港的定位,港务区成功引进顺丰医药物流、骅驰运输、中通快运、京东物流等物流项目。港务区谋划化工产业园集中供电、医药化工标准化厂房、先进装备产业园等23个项目,总投资498.9亿元。正在推进的东北亚国际农林产品交易中心项目,总投资30.14亿元,建成后将成为年交易量300万吨、交易金额超过600亿元规模的大宗农林商品贸易流通中心;对通化现有的农产品交易平台做现代化升级改造,通过“腾笼换鸟”提升城市的发展空间,为区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坚持实施全员招商、专业招商和以商招商。目前,港务区正在推进的招商引资项目181个,已签约企业26户,落户项目57个。正在推进与北京新农创(青岛)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1亿元;依托商贸加工产业园,现入驻园区企业7户,总投资5亿元;依托化工产业园,已达成合作意向企业6个。如今,获批为省级特色小镇的通化港湾小镇交付使用,商贸加工创业园竣工,化工产业园成功通过省政府认定,二密河康养及温泉度假综合开发项目成功落地,东北亚国际农林产品交易中心项目正在快速推进。通化港务区坚持“港产城”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推动了港务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